2012年3月8日,正值“三八”妇女节,台海网一则关于4名女公务员偷拿飞机救生衣的
新闻吸引了众人的眼球。
3月9日,有媒体报道称,根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和《民用航空法》,偷拿飞机救生衣
的4名女公务员被判以拘留10日。至此,偷拿飞机救生衣事件暂时落下帷幕。不过,部
分媒体由此转向追问偷拿救生衣背后所涉及的公务员公款旅游问题;还有一些媒体开始
反思:在这场偷拿救生衣风波中,舆论是否过度放大了公务员的身份。
网友指“偷拿”公务员素质低
“4名安徽女公务员偷拿飞机救生衣”的消息传出后,多数网友对公务员素质和选拔提
出质疑,建议严惩涉案人员,改进选拔制度。
网友“Nokia”感慨道:“连这个都要偷,其在工作上可想而知!这样的公务员会为群众
办好事吗?”网友“伶狮子”感叹:“应该好好查查她们是怎么当上公务员的!”网友“
搜搜”则对涉案人员的解释理由提出了质疑:“‘不约而同’地拿?不懂法?不懂法还能
当公务员?不管找什么理由,把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能打开的救生衣装包带到安检处就
是不应该。公务员的选拔需要重新考核。”
部分网友、尤其是安徽网友认为此事有损安徽形象。安徽地方新闻网站——合肥热线,
专门就此发起了一项题为“安徽公务员飞机偷救生衣,你怎么看”的互动调查。结果显
示,75.7%的网友认为“7000万江淮儿女跟着丢人”,仅有22.6%的网友认为此事只关乎
个人素质,与安徽无关。合肥网友“自由的凤凰” 表示:“这下丢人丢大了,我们安
徽人民大度地表示让厦门警方好好教育教育她们。” 合肥网友“zengqingj”指出:“
人肉一下啊,看看是安徽哪个地方、哪个单位的?把安徽人的脸在国人面前都丢光了。
”
媒体呼吁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
对于公务员偷拿救生衣一事,多数媒体基于事件本身,强调应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与建
设,全面提升公务员素质;部分媒体担心该事件因“公务员”的特殊身份而沦为网络暴
力; 还有媒体将视线聚焦于“偷拿救生衣”之外,呼吁纪检部门介入查看是否存在公款
旅游。
为公务员队伍管理敲响警钟。荆楚网发文称,如果是一个人偷了一件救生衣,可以看做
是个别人素质有问题。但是,11个人中的4个人居然不约而同向伸出脏手,是一个群体
盗窃行为,折射出的是一个单位群体价值观和法律意识。红网进一步指出,这说明“不
拿白不拿,拿了也没事”已经成为了她们的集体意识。对此,荆楚网建议:“一些公务
员不仅需要专业技能教育、普法教育,更需要科普知识、社会公德、廉政等方面的教育
。”
谨防演变成网络暴力。华声在线发文指出,“公务员”的身份是此次偷拿救生衣事件引
起关注的关键诱因和标签,它在吸引网民眼球的同时,极易造成网络暴力。因此,华声
在线呼吁,大部分公务员也是工薪一族,也会犯错误,“只要不是玩忽职守,不违反有
关法律,其所犯错误就应与其身份严格区分。”与华声在线观点一致的还有万家热线,
它指出“公务员偷拿救生衣”只是小概率事件,不能因为这四位女士的“偷拿”行为就
怀疑整个公务员团队的素质,甚至怀疑国家的公务员机制。
可能涉及公款旅游。“此次单位组织旅游的理由是什么?费用由个人承担,还是由单位
承担?是否存在公款旅游的问题?”财讯网指出,事实上,“整个事件的‘看点’不在公
务员偷拿救生衣,而在旅游性质上。”财讯网建议纪检部门应该以此为线索,好好查一
查,给公众一个交代。
www.5411.cn
新闻吸引了众人的眼球。
3月9日,有媒体报道称,根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和《民用航空法》,偷拿飞机救生衣
的4名女公务员被判以拘留10日。至此,偷拿飞机救生衣事件暂时落下帷幕。不过,部
分媒体由此转向追问偷拿救生衣背后所涉及的公务员公款旅游问题;还有一些媒体开始
反思:在这场偷拿救生衣风波中,舆论是否过度放大了公务员的身份。
网友指“偷拿”公务员素质低
“4名安徽女公务员偷拿飞机救生衣”的消息传出后,多数网友对公务员素质和选拔提
出质疑,建议严惩涉案人员,改进选拔制度。
网友“Nokia”感慨道:“连这个都要偷,其在工作上可想而知!这样的公务员会为群众
办好事吗?”网友“伶狮子”感叹:“应该好好查查她们是怎么当上公务员的!”网友“
搜搜”则对涉案人员的解释理由提出了质疑:“‘不约而同’地拿?不懂法?不懂法还能
当公务员?不管找什么理由,把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能打开的救生衣装包带到安检处就
是不应该。公务员的选拔需要重新考核。”
部分网友、尤其是安徽网友认为此事有损安徽形象。安徽地方新闻网站——合肥热线,
专门就此发起了一项题为“安徽公务员飞机偷救生衣,你怎么看”的互动调查。结果显
示,75.7%的网友认为“7000万江淮儿女跟着丢人”,仅有22.6%的网友认为此事只关乎
个人素质,与安徽无关。合肥网友“自由的凤凰” 表示:“这下丢人丢大了,我们安
徽人民大度地表示让厦门警方好好教育教育她们。” 合肥网友“zengqingj”指出:“
人肉一下啊,看看是安徽哪个地方、哪个单位的?把安徽人的脸在国人面前都丢光了。
”
媒体呼吁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
对于公务员偷拿救生衣一事,多数媒体基于事件本身,强调应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与建
设,全面提升公务员素质;部分媒体担心该事件因“公务员”的特殊身份而沦为网络暴
力; 还有媒体将视线聚焦于“偷拿救生衣”之外,呼吁纪检部门介入查看是否存在公款
旅游。
为公务员队伍管理敲响警钟。荆楚网发文称,如果是一个人偷了一件救生衣,可以看做
是个别人素质有问题。但是,11个人中的4个人居然不约而同向伸出脏手,是一个群体
盗窃行为,折射出的是一个单位群体价值观和法律意识。红网进一步指出,这说明“不
拿白不拿,拿了也没事”已经成为了她们的集体意识。对此,荆楚网建议:“一些公务
员不仅需要专业技能教育、普法教育,更需要科普知识、社会公德、廉政等方面的教育
。”
谨防演变成网络暴力。华声在线发文指出,“公务员”的身份是此次偷拿救生衣事件引
起关注的关键诱因和标签,它在吸引网民眼球的同时,极易造成网络暴力。因此,华声
在线呼吁,大部分公务员也是工薪一族,也会犯错误,“只要不是玩忽职守,不违反有
关法律,其所犯错误就应与其身份严格区分。”与华声在线观点一致的还有万家热线,
它指出“公务员偷拿救生衣”只是小概率事件,不能因为这四位女士的“偷拿”行为就
怀疑整个公务员团队的素质,甚至怀疑国家的公务员机制。
可能涉及公款旅游。“此次单位组织旅游的理由是什么?费用由个人承担,还是由单位
承担?是否存在公款旅游的问题?”财讯网指出,事实上,“整个事件的‘看点’不在公
务员偷拿救生衣,而在旅游性质上。”财讯网建议纪检部门应该以此为线索,好好查一
查,给公众一个交代。
www.5411.cn